News
我国科研人员在龙泉山脉中段发现一种卫矛属植物新种——成都卫矛,基于分子测序、形态学研究结果,确认该植物为新物种,并将其命名为“成都卫矛”。这一研究成果,于北京时间4月11日在国际生物学期刊《生态与进化》上发表。
越星河,携月壤,嫦娥六号逐梦归。2024年6月25日,在历时53天的太空往返之旅后,嫦娥六号带回1935.3克月球背面样品,创造中国航天新的世界纪录。
此前,人们通过远缘杂交技术将野生番茄的优良基因导入栽培番茄,培育出高产、优质、抗逆性强的新品种,推动番茄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但番茄种间单向不亲和的遗传密码迟迟未破解,郭晗团队为此做了多年研究。
早在20世纪初,科学家们就已证实,包括腺细胞在内的各类细胞均具备合成并释放细胞外小分子信息物质的能力。这些物质通过血液、淋巴液等体液进行传输,进而实现体液调节和生命信息的传递,堪称人体信息传递的“第一信使”。然而,这些“第一信使”并不直接参与细胞的物质与能量代谢过程。相反,它们通过将信息传递给被称为“第二信使”的物质,间接调控细胞的生理活动和新陈代谢。
美国加州大学尔湾分校化学家首次在水中稳定生成活性分子卡宾,并将其分离出来持续观察数月。最新研究不仅证实了67年前提出的维生素B1的作用机制,更为绿色制药技术提供了新思路。相关研究发表于新一期《科学进展》杂志。 卡宾,又称碳宾、碳烯卡宾,是某些有机反应的中间物质。其中碳原子最外层有两个电子没有参与成键,这使其异常活跃,容易与其他分子发生反应,在水中通常也会立即分解。 1958年,美国化学家提出维生素 ...
楼兰古城的兴衰一直是个谜。记者22日从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获悉,利用碳十四测年法等科技手段,该所科研人员联合其他科学家建立了包含70个测年数据的楼兰考古遗址测年数据库,成功揭示楼兰古城的兴衰史。相关成果发表于《地理科学杂志》。
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科学家在16日出版的《自然-纳米技术》杂志刊发论文称,他们采用环保钙钛矿技术研制出一种新型卤化锡钙钛矿(THP)太阳能电池,光电转化效率达16.65%,刷新了同类电池的世界纪录,较此前最高水平提高1%。
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好奇”号火星车在火星上找到了关于其古代大气层的重要线索。研究团队通过分析“好奇号”从盖尔陨石坑夏普山不同地点采集的样本,发现了菱铁矿(一种碳酸铁矿物)的迹象。该发现提供了直接证据,证明古代火星上曾存在碳循环,为了解火星气候状况提供了新视角。相关论文发表于最新一期《科学》杂志。
4月16日下午,中国科学院院地合作与成果转化工作推进会在广州召开。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党组成员汪克强出席会议并讲话,发展规划局局长文亚主持会议。 会上,发展规划局介绍了新时期院地合作与成果转化工作的总体形势和要求,总结了2024年工作进展和案例,部署了2025年重点工作和任务。沈阳分院、广州分院、上海分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等单位作经验分享报告。各单位作交流发言。
成都山地所所长 康世昌与 奥地利科学院院士、萨尔茨堡大学教授Thomas Blaschke 代表双方共同签署了合作谅解备忘录,明确了科研人员/研究生互访交流、合作研究、联合讲座与研讨会举办、数据资源共享等合作内容。根据备忘录,双方将以山地灾害防治、山地生态保护、数字山地技术与山区可持续发展为核心,构建跨洲科研合作网络,通过阿尔卑斯-喜马拉雅山地合作研究,为全球山地可持续发展提供新思路。
4月18日,中国科学院科技成果转化“融合点”行动天津活动在天开高教科创园成功举办。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党组成员汪克强,天津市副市长翟立新出席活动并致辞,天津市政府副秘书长杨坡主持活动。
4月7日至9日,“人工智能赋能的天文学开放科学会议”在之江实验室举行。这是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024—2033年科学促进可持续发展国际十年”框架下举办的一场国际学术会议。会上,之江实验室联合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现场发布了一系列大模型成果,展示“AI+天文学”的无限可能。
Some results have been hidden because they may be inaccessible to you
Show inaccessible results